ky开云娱乐-(中国)科技公司,

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脑更入心

发表时间:2015-10-23     点击:次     编辑:

(记者徐燕)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变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近年来,我校立足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才需求,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构建了课堂育人、创新育人、实践育人相融合的全方位育人体系。

课堂育人 百花齐放显成效

“我接触到一位全新风格的老师和一个完全不同其他大学老师的课堂,郭老师这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让我对思政课充满了兴趣,我学会了以亲切、幽默的口吻说话。”郭关玉副教授刚刚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称号,这是她的学生写给她的话。自1999年研究生毕业来我校担任思政课教师以来,她三次获得“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年年获得学院教学效果优秀奖,2014年还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在她看来,只有坚持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结合时代热点,准确定位、明确目标、方法得当,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事实上,在我校,像郭关玉这样把思政教学当作毕生事业的教师比比皆是。老师们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早在三年前,许水贵副教授就开始了每节课唱一首红歌的教学探索,在他的课堂上,《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心中的红太阳》等红色经典歌曲,轮番在课堂上唱响,他也由此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红歌王子”。据了解,他还会在每学期抽出一个课时,让学生组团PK唱红歌。“演唱中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将有额外的平时成绩加分。”

多年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蒋怀柳老师是一名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学生辅导员,更是一名思政课兼职教师。对于如何上好思政课,她深有体会。她说:“在课堂上,我会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辨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新认识耳熟能祥的思政课的乐趣、意义和价值,不断赋予这门课新的内容,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去打动他们。”

据了解,我校思政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全校2万余名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任务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兼职教师承担。学校上自校党委书记、校长,下到普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纷纷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为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五门课程形成五个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不定期集中组织成员备课、说课、研讨,形成统一教学教案,由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专题为学生传达讲授。

创新育人 整合资源构平台

除课堂创新外,思政课的教师们还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开辟教学新渠道、新途径,形成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进一步拓展课程教学空间,马克思主义学院担负组织我校文史哲艺“名师讲坛”通识课的重任,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聘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武汉大学李工真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刘玉堂研究员等多名知名专家教授讲授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为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安排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对接名师,全程负责所有教学相关活动。近两年累计开设15门次、240余课时课程。据了解,文史哲艺“名师讲坛”通识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往往上午公布上课时间、地点,下午即被抢定一空。选课之快,被学生称之为“秒杀”。

近年兴起的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平台开设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尝试,今年9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4门课程的MOOC建设,获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程预研项目,经费近80万,在全国高校思政课MOOC建设方面抢占了先机。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声像视听资料,开展师生即时互动,是思政课创新的重要形式。201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验室获学校批准建设,不仅是国内思政课建设的首次创新,更是我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重大举措。由张洁老师负责的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则试图尝试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思政教育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匀出一半学时让学生课前在网络课堂学习,课堂教学则主要以老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答疑为主,通过“从线上到线下”的结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翔莲教授表示,学院将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传统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使思政课入耳入脑更入心。

实践育人 联系实际获真知

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实践推动课堂教学,是我校思政课长期坚持的传统。自2009年开始,我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了改革,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拿出两个学分,每年暑假组织全校大二近4700名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该活动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7月受到教育部思政课建设标准督查组专家的充分肯定。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经多方努力,我校先后建立了武汉高科、河南油田、红安县档案馆、英山县乌云山村等实践教学基地,每逢假期,老师们通过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单位,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英山县乌云山村“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的建设更搭建了我校师生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平台,在高翔莲等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帮助当地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知晓身边的社会现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依托科研项目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则是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理论升华的另一有效途径。汪宗田副教授负责的《我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研究》获批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今年暑假,在党委学工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持下投入近5万元,在全校本科生中招募近百名志愿者,深入鄂州、梧峰、洪湖、大悟等地的百村千户进行社会保障状况调查。计算机学院覃子杰同学今年夏天利用一星期时间走访调查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部分农村的社会保障状况,他说:“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认知达到了更深的一个层次,有悲有喜,这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经历。”

在全体专兼职教师的努力下,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一批显著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成为我校较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考评均在90分以上,涌现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吴东华教授,湖北省高校“两课”教学先进个人高翔莲教授等一批优秀教师。在近两年的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中,黄娟、曾和平、郭关玉、王永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次入选。

(转自地大之声)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