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晓晔)近日,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周成冈教授课题组的学术论文《一种高倍率长寿命锂硫电池:锂离子半透性高速传输通道的设计与实现》作为封底成果发表在材料学科国际一流期刊《先进材料》上,该期刊在全球材料学科T1分区的ESI排名第一,2015年影响因子为17.493。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周成冈教授,第一作者周吟是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这是我校首次在该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锂硫电池体系因其高理论比能量,近年来成为了电化学储能研究和工程领域的重大研究热点。但是,由于充放电过程的中间产物长链多硫化锂易溶于电解质,导致所谓的“穿梭效应”,严重影响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此外,实现高倍率充放电也十分困难。
周成冈教授课题组通过理论设计与实验制备研究,获得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硫正极材料。利用占活性物质总质量仅0.15wt%的氧化物来对“活化碳纳米管/硫”材料进行选择性修饰,使得正极材料的表面反应通道不仅能够能够“半透性地”允许锂离子高速嵌脱,而且可以有效地将易溶的充放电中间产物长链多硫化锂限制于正极材料内部,从而一举解决了硫正极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10C(电流密度16.75 A/g)的充放电条件下,该正极材料充放200次内能够稳定地提供高达870 mAh/g的容量,远远高于传统的钴酸锂和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是目前相关报道中的世界顶尖水平。与同类的成果相比,这种正极制备技术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是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极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可望广泛应用于无人机、电动汽车等领域。
据了解,该课题相关研究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6项,并得到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我校“腾飞计划”人才项目和“特色学科团队”项目的资助。
(转自地大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