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开云娱乐-(中国)科技公司,(武汉)联手武警黄金部队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培训
居住在平原大城市里的人们,觉得地质灾害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然而居住在多山地带的人们,可就不这么想了。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等四处潜伏。不论发生何种类型的地质灾害,都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我国幅员辽阔,同时也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对于地学领域而言,如何高效、准确调查地质灾害,合理地评价灾害体的稳定性和风险性,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对于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精心准备 突出培训重点
武警黄金部队作为军中的“地质劲旅”,在国家资源勘探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国家为了防灾减灾,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任务交给了这支部队。为了培育这个方面的技术骨干,决定1月5日~29日由ky开云娱乐-(中国)科技公司,(武汉)在该校位于长江之滨的湖北省秭归县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举办“黄金部队第二期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骨干培训”。武警黄金部队各区队的50多名技术骨干,接受了系统的培训。
ky开云娱乐-(中国)科技公司,(武汉)在地质灾害防治与评价研究方面,有一批享誉全国的专家学者。无论是师资、人才、技术,还是在实战经验方面,该校都有着显著优势。该校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了本次教育培训。2014年12月,该校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周爱国教授接到培训任务时,距离培训开班不足十余天的时间。为了组织好这次培训工作,迅速从该校地学院、环境学院、工程学院抽调27名老师组成教学团队。此外,还邀请了中国地调局监测院、西安中心和水环中心的专家前来授课。
由于距离培训的时间紧迫,该校派出“先遣工作队”,专门到长江三峡地区勘察了实践教学路线。该校地调院副总工程师周宏教授说:“地质灾害应急培训的野外实践教学,是此次培训的关键环节,而确保安全是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要坚决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此,他和其他专家在踏勘路线时格外认真,把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排除在外。作为有针对性质的培训,如果直接套用其他相关专业理论资料,学员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打折扣。教学团队的专家们为了将培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以秭归地区的地质灾害现象为案例,加班加点编写《地质灾害调查教学实习指导书》。这本学习指导书中,重点对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与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编写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在书中还专门收录了 “武警黄金部队野外培训路线位置示意图”和“崩塌滑坡泥石流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用版)”。
理论教学 学员受益良多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黄金部队第二期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骨干培训”于1月5日如期举办。为了确保培训的成功举办,双方还专门成立了集训队,下设集训领导小组、教学组、保障组。集训队中,总共分成六班,每班8~9人。笔者在秭归县的培训现场看到,这里的培训正在井井有条地进行,甚至对作息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那种扑面而来的学习氛围,令人感受到军人纪律作风的严明。培训在时间安排方面,进行了合理布局:室内理论教学11天,野外实践教学10天,另外还有4天为填图考核与报告编写时间。负责此次培训日常运行的ky开云娱乐-(中国)科技公司,(武汉)杨堂荣老师说: “科学规划好培训时间,对我们的管理服务层面的检阅。”
在培训中,采取室内理论教学与野外实践教学结合的形式,共分为“地质学基础篇”“水工环地质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调查方法篇”“地质灾害防治篇”“报告编写与填图考核篇”共五个模块。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室内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则进行对应的野外实践教学。室内理论教学中,周爱国教授语重心长地对参训学员说:“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加深地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掌握野外基础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业务本领,将来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才能得心应手。”殷坤龙教授专注于滑坡治理研究领域,在业界是知名学者,他在讲授“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监测、预警方法”理论时,结合自己在三峡库区从事滑坡治理研究的经历,进行生动的讲授。
来自武警黄金部队一区队的助理工程师王博,聆听了诸多专家教授的理论授课后,非常感叹地说:“在没有接受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培训前,以为这个领域不需要生命知识技能,可我听完老师们的讲解后,才发现地质灾害研究领域大有学问可做。老师们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令我们受益匪浅。”
武警黄金部队的学员们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不但专心听讲,课后还认真温习、消化知识。晚上,笔者路过教室时,发现室内灯火通明,学员们自发围坐一起,探讨理论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青年教师李远耀博士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来到教室,辅导学员们的学习。
实践教学 夯实业务本领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培训中,组织好野外实践教学是关键环节。1月15日清晨,笔者跟随老师和学员们,来到秭归县屈原镇链子崖危岩体感受了野外实习的全过程。这里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而链子崖位于长屈原故里的牛肝马肺峡之间,因“链子锁崖”而得名。链子崖一带,是复杂的滑坡崩塌地形,从东汉至今,这里发生程度不等的滑坡崩塌灾害多次。无数从山上滚落下的大大小小岩石,似乎在倾诉地质运动的沧桑。在专家眼里,这里是地质滑坡教学与研究的“天然课堂”。当地政府为了治理地质灾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年来,链子崖“化害为利”,将滑坡崩塌山体进行科学与旅游的双重整合,目前是三峡国家地质公园的一个园区。
武警黄金部队的学员们这次野外实践教学,就是在三峡国家地质公园链子崖园区中展开。他们在大约五公里的路线上,进行滑坡灾害调查。带队老师贾洪彪教授介绍道,学员们通过观察,要初步了解滑坡及崩塌变形体的外部特征,清楚认识滑坡与崩塌这两种灾体的形成条件、变形破坏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
学员们来到链子崖景区入口处,就被不远处巍峨的山脉所震撼。位于长江边的群山,由于受到崩塌的影响,山体如同被切割一般,又高又陡,异常雄伟。贾洪彪教授向学员们讲解了链子崖地质构造方面的成因之后,学员们无不感叹大自然界的威力。他说:“地质灾害的治理,并不是和自然对抗,更不是去破坏自然,而是要顺应自然,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贡献。”
在野外实践教学中,学员们认真聆听教授的讲解,还不停地做笔记。有的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目测远方的滑坡体,在野外记录簿上认真地描绘素描图。而这种素描图当然不是美术中的自由创作,而是以科学的思维,严谨地进行如实绘制。在这些素描图的旁边,还记录各种参数。还有的学员,则通过放大镜,观测岩石的岩性,记录岩石成因机理。
朝山顶进发的路途,真正可谓山高路险,乱石丛生。学员们不在意辛劳,而是陶醉在野外实践教学的乐趣中。青年教师柴波副教授对笔者说: “从事地质灾害调查,要胆大心细,不能蛮干,行走时脚要踩稳岩石。”学员们不愧是军人,在地质灾害调查的路程中,行走格外小心,可是步伐却稳重矫健,没有一人因为山高路陡而怨声载道。笔者跟随在学员身后行走,大汗淋漓、喘气不止。一名学员对笔者说:在朝山顶迈步时,尽量不要转身回望身后的路。笔者不理解其中寓意,偏偏回头看了身后的羊肠小道,发现自己 “悬”在半空之中,感觉是电影中的一幕。望着头顶,似乎伸手都可以摘到空中漂浮的云朵。
1月29日,为期25天的培训结束。学员们在紧张、紧凑的学习学习中,基本掌握了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尤其是对地层岩性的野外观察和描述方法,皱褶、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观察和描述。此外,还掌握了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和应急抢险措施和地质灾害调查中图件的绘制。
通过这次培训,学员们对地灾应急调查和防治方面新工艺、新方法的学习,填补了以前培训的空白。培训过程中,武警黄金部队的学员们求知的欲望强烈,在野外表现出顽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勇气和毅力,生动地阐释了地质三光荣精神的内核。(陈华文 吴春明 林小艳)
(地大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