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思辉 实习生 田珺
32岁质疑百年权威,86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岁提交结项报告……ky开云娱乐-(中国)科技公司,(武汉)退休教授陈崇希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谈及为什么九旬高龄还坚持做课题时,91岁的陈崇希把原因总结为两个词——“兴趣”和“责任”。
32岁质疑百年经典模型
陈崇希退休前曾任ky开云娱乐-(中国)科技公司,(武汉)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地下水动力学与数值模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回忆,自己做教师初期的目标是讲好课,编出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本着认真、负责、严谨的学术态度,陈崇希不盲从苏联教材上的理论模型,而是对其进行深入思考。
地下水动力学领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模型:一个是法国科学家Dupuit在1863年提出的地下水稳定井流模型,这是地下水动力学经典模型;另一个是美国科学家Theis在1935年提出的“Theis不稳定井流模型”。
1966年,32岁的陈崇希对“影响半径稳定井流”模型提出质疑,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模型不仅在原假定的初始水头水平、无入渗补给(地下水静止)条件下不可能形成稳定井流,而且在初始地下水流动(存在补给的径流场)条件下开采地下水也不可能形成稳定井流。
1974年,他提出,Dupuit方程的应用条件应该是“圆岛模型”。他跑遍了全国各大图书馆,也没能找到Dupuit的原著加以求证,直至1981年底,他托同事刘存富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复印了原著。原著所表述的正是陈崇希1974年提出的“圆岛模型”,而非所谓的“影响半径稳定井流”模型。
从1966年开始,陈崇希用10多年时间,终于还原了百年经典理论的原貌,纠正了长期以来水文地质文献中误传、误用的“影响半径稳定井流”模型。
86岁申请基金 91岁提交结项报告
退休后,陈崇希依然热衷于地下水井流模型的研究工作。
2018年,85岁的陈崇希在研究中发现了前文提到的Dupuit模型和Theis模型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没有考虑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这是水文地质中极为重要的要素。
具体来说,地下水资源不同于固体的矿产资源,它是可以得到补给的,是可再生资源。降雨入渗补给是地下水最重要的补给来源。然而上述两个经典模型并未考虑这个要素。
2019年,86岁的陈崇希提出的关于“Dupuit稳定井流模型及Theis不稳定井流模型的改进——具入渗补给条件及其拓展探索”的研究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今年1月15日,陈崇希向ky开云娱乐-(中国)科技公司,(武汉)提交了结项报告。学校审核后,已将这一结项报告提交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退休后科研成了乐趣
“退休前,科研是我的工作和应承担的责任。退休后,科研成了我事业的一种继续,也成了我生活的一大乐趣。”陈崇希告诉《中国科学报》。
退休后他自己发表或与他的“老学生”共同发表论文18篇,出版了《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理论方法及模型设计》及《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与水质模型》(第三版)等3本教材。
“当科研成为一种乐趣,你根本停不下来。而这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陈崇希说。
陈崇希的老伴儿告诉《中国科学报》,科研是陈崇希的兴趣之一,除了科研,退休后他还特别喜欢唱歌,尤其爱唱需要运用大气量的歌,比如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
在陈崇希看来,科研和唱歌一样,都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他常跟年轻人说,发现科学问题、提出科学问题,以及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艰难探索突破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收获快乐的过程。做科研要耐得住苦闷和孤独,因为那是快乐如期而至的前奏。
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4/1/378193.shtm
(原载《中国科学报》2024年1月30日)